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

返回

      器件运行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加上钙钛矿与基底之间的热膨胀系数(CTE)不匹配,会产生显著的热应力。这种应力会导致钙钛矿薄膜开裂和界面分层,严重损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然而,这个问题在锡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仍未得到充分研究,因为钙钛矿内部大量的应力集中区会加剧热致机械故障。鉴于此,2025年8月29日青岛科技大学岳芳&周忠敏&怀柔实验室王浩于AEL刊发双应力耗散途径增强锡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热机械稳定性的研究成果,通过引入聚[(丙-2-烯酰胺)-共-(丙-2-烯酸)] (PAA)共聚物设计了双重应力耗散途径。成膜过程中产生的预压应力可抵消后续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热拉应力。同时,PAA和钙钛矿之间柔性的氢键网络提供了额外的耗散途径,从而缓解了应力集中。此外,PAA的柔性碳链增强了钙钛矿薄膜的柔韧性,并降低了热膨胀系数(CTE)的失配,从而抑制了热致裂纹和分层。因此,经PAA优化的器件在25 °C至85 °C之间经过 1200小时的热循环后,仍能保持其初始效率的85.0%。


主办单位:辽宁优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2023003043号